1. <tni class="plxlg"></tni>

      5657威尼斯

      1. <tni class="plxlg"></tni>
        国学课程软件资源

        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地 ,快来学习这三招!

        2023-05-19

        劳动教育如何落地?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 ,也是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

        新时代,教育系统从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系 、落实课程建设等方面 ,推动了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但在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层实践中仍面临家长、师生在理念 、期待、诉求上与课程目标 、内容 、要求间的现实落差。

        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还需要做好家长劳动教育观的引导、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五育”融合路径探索等三方面工作。

        一、做好家长劳动教育观的引导

        640 (17).jpg

        家庭是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的起点和基础,与学校、社会共同构成劳动教育的教学空间。家庭 、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态度关系到中小学劳动教育能否真正落地生根。而决定他们态度的依据,是其对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成才中作用的判断 。

        中国家庭素有勤俭、耕读的传统,自古便重视劳动育人。但目前  ,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仍存在对“劳”与“育” 、“做”与“学”之间关系处理的焦虑。

        面对“是否要提高劳动教育地位”这一问题时,家长们普遍持肯定态度 ,但在实践上却放不开手脚。家庭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始终同学业压力成反比 ,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基本在中学前达到高峰,其后,家庭反对甚至可能成为部分学生参与劳动的阻力 。

        640.jpg

        可见 ,对家长劳动观、教育观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开展专门面向家长的劳动教育动员,是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亟待发力的“真问题” 。

        笔者看来,做好这项工作需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对家长劳动教育观的引导,应着重关注“隔辈”家长群体,可采用“一封信”“短视频”等形式 ,由学生转递学校建议;

        二,学校应倾听家长诉求,力戒简单的观念灌输和任务传导 ,注重针对不同家庭的情感启发,着力扭转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例如,家长会上 ,可设置“家务劳动是缓解压力的有氧运动”等相关专题,舒缓家长的焦虑情绪。

        二 、保障“走出去、动起来”的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走出教室、走出校园 、走进社会、动手实践” ,是中小学劳动教育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之一。笔者认为,青少年兴趣的维持,需要他们在不断接触事实和现象中体验运用知识的成就感 。如果中小学劳动教育不能持续提供这种成就感,就无法让青少年真的爱上劳动。    

        当前 ,限制中小学劳动教育“走出去”“动起来”的关键在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不足 ,主要表现在规模容量相对不足、实践内容同质重复、保障配套水平参差等问题。

        规模不足

        在解决规模不足的问题上,一方面,国家应继续鼓励学校、企业 、社会共同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完善政府主导、社会为主的开发模式,努力做大增量;另一方面,现有基地要尽快建立跨校使用、跨区互融的“手拉手”制度,以集约化方式打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不平衡分布,坚决用足存量;学校社会双向发力,为青少年“走出去”“能动手”创造前提条件 。

        内容同质

        在解决内容同质的问题上,中小学劳动教育要在形式多样、递进设计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套餐”建设的周期性特点 ,避免青少年在中小学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近似;同时,加强建设可互动的数字化基地,弥补各地区实践教学资源的局限和一般数字化平台“动手难”的不足 ,力求通过新鲜场景中的“做中学”强化学生对祖国各地 、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感受。但需十分注意的是,在数字化建设中 ,不可简单以AR实践取代实地实践,防止人机互动中的情感缺失,力避青少年对数字化的审美疲劳 。

        保障水平

        在解决保障水平的问题上,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应进一步突出安全要求 。健康和安全是劳动实践中各方关注的焦点,是劳动实践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要在交通、住宿 、防火、防盗、应急处置、医疗救护、设施养护、师资准入、心理辅导等方面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和“一票否决”的清退机制 。

        三 、探索“加减相宜”的“五育”融合路径

        640.png

        640 (1).png

        640 (2).png

        640 (3).png

        劳动教育是集思想性、社会性 、实践性于一体的教学过程,是现代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这决定了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坚持劳动和教育相统一的前提下,还要重视与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教育的协同共进。

        当前 ,中小学教师普遍认可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和育人价值。这是能够动员教师参与劳动教育“五育”融合路径探索的思想基础。

        但也应看到,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对劳动教育“五育”融合的实践评价却与价值评价大相径庭。造成迥异态度的主因是,以非劳动教育专任教师为主的教师群体面临的学科差别、岗位责任 、学段差异所导致的工作压力 ,以及“五育”融合实践中“只会做加法”的现实窘境。

        这说明,探索一条“加减相宜”的“五育”融合路径,是当前劳动教育贯彻“三全育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突出“德育”课程独特优势、盘活“五育”融合已有资源,是中小学劳动教育提质增效的好办法。

        劳动观念、劳动能力 、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原本就是德育教学的重点内容 ,也在智育、体育、美育教学中有所体现。

        中小学应建立由学校牵头、骨干参与、成果共享的集中备课制度,紧密围绕“劳动创造知识”“劳动与艺术”“劳动与体育”等主题展开教学设计 ,为专任教师铺路、为学科教师解惑,杜绝目前劳动教育中部分存在的“打卡”“贴膏药”问题 ,真正实现在立德、增智、强体、育美中促进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养成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李思聪)

        640 (4).png

        5657威尼斯劳动教育整体解决方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山东5657威尼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探索劳动教育实践和课程研发等问题,推动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 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出发 ,站在五育融合的高度,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方便学校进行模块化组合 、培育校园特色 ,同时也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充分体验劳动的乐趣,从中收获成长 ,推进学生的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640 (1).jpg

        640 (2).jpg

        标签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全国服务热线

        tel2.png0531-89653806

        营销中心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唐冶中路4567号鲁商凤凰广场1期2号楼27层

        生产基地:临沂市高新科技产业园

        公司邮箱 :jinyangjiaoyukeji@163.com


        5657威尼斯国学.jpg     5657威尼斯劳动教育.jpg


                  5657威尼斯国学                       5657威尼斯劳动教育

        Copyright © https://www.tcsjnc.com/山东5657威尼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鲁ICP备19053043号-3 主要从事于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等主题功能室打造,欢迎来电咨询 !
        服务支持 :
        1. <tni class="plxlg"></tni>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