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ni class="plxlg"></tni>

      5657威尼斯

      1. <tni class="plxlg"></tni>
        国学课程软件资源

        植树节: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2022-03-12


        今天是植树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也是植树的良辰。 当下时节 ,惊蛰过半,春分将临,风和日丽,温度适宜 ,雨水充足 ,正好趁着大好春光植树造林。


        十年树木 ,栽种盎然春意


        春天是美好的,人们迷恋春天,歌颂春天 ,甚至睡眠里也带着沉醉,“春眠不觉晓” ,在明媚的春光里 ,带着美好愿望,栽下一棵棵树,种下无限生机,也就是在人们的心中栽种一片盎然春意 。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勤于植树,白居易诗云 ,“手栽两松树 ,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


        和我们今天植树主要为了绿化环境不同 ,古人植树,实用之外,还有个人性情的追求与感情上的寄托 。

        东晋陶渊明归隐后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表达自己热爱自由、归隐田园的快乐之情。 

        王子猷(“书圣”王羲之的儿子)有一次要到别人的空宅院里暂住一段时间,刚到宅子 ,就命令家人种竹子,家人不解地问:“只是暂时住住,何必这么麻烦呢 ?”王子猷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我可是一天也离不开它啊)!”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 ,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 ,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后来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 

        可以说古人有一种“植树情结”,这情结深厚饱满 ,春意盎然,在今天仍然有些遗留。


        百年树人,涵养蓬勃精神

        俗话说:“树木是三分栽,七分管。”树木成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 ,我们把“植树”与“育人”联系起来,把“人的发展”与“树的成长”联系起来,所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学会等待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 ,马上就变成了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 

        毕淑敏说:“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 ,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栋梁。故要养深积厚,等待时间。” 

        人生所有的成功和美好,都要在时间里慢慢展现。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类的幸福就包含在两个词里 ,那就是希望和等待。”

        古人云:“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种植桃李就能乘凉得荫得果实,种植荆棘就得挨扎受刺。 

        等待不是消极的 ,不是盲目的,要在等待里“多栽桃李,少种荆棘” ,多培养德行和能力,避免恶习和堕落。


        坚守坚忍


        树坚守着大地,上承天光,下接地气 ,默默地经历着寒来暑往  ,风霜雨雪,一直屹立不动。正是无数次的经风霜,历雨雪,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坚守是抵制诱惑 ,与内心作斗争,“任你风花雪月 ,我自水过无痕”;坚忍是忍受磨难 ,与外部作斗争,“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根基要深

        树有千百万条根 ,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 ,忙碌而不停地吸收营养,成长自己 。任何一棵树的地下部分都要远远大于地上部分,根深才能叶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扎好根基,事业才能基业常青。


        向上生长


        没有一棵大树只向两侧生长,一昧横向发展;一定是先长主干,再长细枝,一直向上生长。 

        人生也是如此,不断蓬勃向上,才会有更大的空间。井底之蛙与天际雄鹰 ,眼界和胸襟当然大有不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给我们留下了闲适的情怀 ,也留下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高尚境界。 

        北宋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期间 ,主持修筑了至今闻名的西湖长堤———苏堤,并在上面广植芙蓉、杨柳 ,为后人留下了“苏堤春晓”的景观。 

        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后 ,自玉门关至迪化(今乌鲁木齐)、阿克苏,沿途种植柳树 ,长达数千里 ,至今犹存,被称为“左公柳”。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对前人来说,是对后人造福 ;对后人来说 ,要对前人感恩。 明初 ,山西人先后十八次从山西移民到河南 、河北 、山东等地。

        据史料记载 ,明初的山西移民 ,无论家住何州何县,出发前都要先到洪洞县广济寺外的大槐树下集合。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大槐树 ,从此成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故乡。如今,每年来大槐树下寻根的华夏儿女络绎不绝。

        树的根深深扎入泥土,使它与生养我们的大地融为一体。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片荫凉 ,更有着我们对故乡,对生命本源的追忆。


        植树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标签

        最近浏览:

        全国服务热线

        tel2.png0531-89653806

        营销中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唐冶中路4567号鲁商凤凰广场1期2号楼27层

        生产基地:临沂市高新科技产业园

        公司邮箱:jinyangjiaoyukeji@163.com


        5657威尼斯国学.jpg     5657威尼斯劳动教育.jpg


                  5657威尼斯国学                       5657威尼斯劳动教育

        Copyright © https://www.tcsjnc.com/山东5657威尼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19053043号-3 主要从事于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等主题功能室打造,欢迎来电咨询!
        服务支持:
        1. <tni class="plxlg"></tni>
          XML地图